取於聰明寶寶報
(很多爸媽在沒有理解寶寶的真實意圖時就責備他,寶寶往往聽不懂什麼是「小心一點」、「要守規矩」。看了本文後,爸媽一定會發現,原來寶寶並不是真的不乖。)
很多時候,爸媽並不了解寶寶的想法,寶寶也不明白爸媽的要求是什麼,所以莫明其妙地被貼上了「不乖」的標籤。怎樣才能和寶寶做有效的溝通,趕快來了解一下。
讓寶寶理解什麼是「規矩」
寶寶對成人世界的種種「規矩」並不是很理解,他們常常投入自己的遊戲中,用自己的方式來探索世界。如果爸媽只是說一句:「你這孩子怎麼這麼不守規矩」來批評他,事實上他並不理解,要怎樣做才是「守規矩的好寶寶」。
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事情應該怎樣去做,平時要用反覆、簡明扼要的話來告訴寶寶。當寶寶表現好時,更要及時地表揚他。
爸媽可以訂立一些明確的獎懲制度,全家一起執行。例如:不可以在房內亂扔玩具,鬧鐘響完後一定要起床等等。爸媽還可以把寶寶喜歡的東西和他最容易犯的錯誤放在一起,例如:不好好吃飯就沒收最心愛的餐具;不準時去睡覺就沒收最喜歡的娃娃;或是做的好,就可以集點數換玩具。
明確告訴寶寶要注意什麼
爸媽經常會告誡寶寶:「要小心一點」,卻往往沒有告訴寶寶正確的做法。其實寶寶一點都不明白,要小心哪方面,一旦出錯了又被爸媽責怪:「怎麼還是不小心呢?」寶寶會很委屈,卻是有冤無處申訴。
用最簡單易懂的話,告訴寶寶應該注意什麼,比一句空洞的「小心」有用得多。例如寶寶端水,爸媽就應該說:「走慢一點,容器要拿平穩」;寶寶吃餅乾,爸媽就該說:「不要到處走動,坐在桌子邊身體向前傾,碎屑不要掉在地上」;過馬路之前要告誡寶寶:「不能橫衝直撞,一定要牢牢牽住爸媽的手。」
爸媽應該正確認識寶寶所處的年齡能力,不要盲目地指責他。而且有時候寶寶已經很小心、很努力,還是可能做不好。這種情況下,爸媽應該肯定寶寶的成果,然後告訴他:「沒關係,等你再大點一定能做到。」
瞭解寶寶真正的意圖
寶寶的生活經歷有限,往往不能預知可能的危險,也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做的將帶來怎樣的後果。爸媽往往會跟在他後面大喊:「不許這樣,不准那樣……」,寶寶卻常常充耳不聞。聽別人還是聽自己的,寶寶多半選擇後者,爸媽就會認為寶寶不聽話,明知故犯。事實上,寶寶不知道爸媽為什麼要阻止他,既然不是明知也就算不上故犯。
寶寶做某件事,一定有他自己的想法,例如寶寶把媽媽裝好食物的保鮮盒整個翻轉過來,是想看看它的底部是怎樣的。爸媽應該學會先忍住不發火,問清楚寶寶的真實意圖,然後再告訴他,這樣做會帶來的後果,只有寶寶理解自己錯在哪裡,才不會有下次。
如果寶寶玩火、電等危險物品,就直接告訴他可能造成的結果。告訴寶寶,爸媽是愛護他才阻止他,還可以做些實驗,例如燒紙片給他看,證明火的危險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