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學強◎著
(資料來源:人類智庫出版集團 提供)
有一對年輕的父母帶著剛上小學的女兒逛街,他們在一個繁華的路口,看見一位老爺爺在賣晚報。於是,父親從口袋裡掏出五元,讓女兒去買十份晚報。
女兒買回來之後,父母和她商量:按照原價把晚報賣出去,看我們能不能很快賣完。女兒在爸媽的幫助下,花了不少時間才把十份晚報賣出去;然後,父母讓小女兒去問賣報的老爺爺,一份報紙能賺多少錢。孩子從老爺爺那裡得知:賣一份報紙只能賺幾分錢,女兒便對父母說:「爸爸、媽媽,賺錢實在太困難了,我以後不會隨便花錢。」父母肯定孩子的想法,並及時稱讚她,而這名女孩後來也如她所說,十分節儉。
孩子不知節儉多數是父母養成的
很多父母小時候都吃過苦,即便現在的生活比較富裕,他們依舊省吃儉用;但是,這些父母們對待孩子卻十分大方,深怕委屈了他們。不知不覺中,使孩子養成揮霍無度、互相攀比的生活習慣,花錢上稍有不如意,就大發雷霆。父母的本意是疼愛孩子,到頭來卻事與願違。
為了糾正父母在這方面錯誤的認知,有必要認識「棘輪效應」,它可以用「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一句概括,這句話出自司馬光寫給兒子司馬康的家書。除此之外,他還說:「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司馬光秉承清白家風,不喜奢侈浪費,宣導儉樸為美,他寫這封家書的目的,就是在告誡兒子:不可沾染紈褲之氣,保持儉樸、清廉的美德。
擁有億萬財富的洛克菲勒家族,對於七至八歲的孩子,每週只給三分美元的零用錢;十一至十二歲的孩子每週給一美元;十二歲以上的孩子每週給三美元。同時,大人還發給每個孩子一本小帳本,要他們清楚記下每筆錢的支出用途。當下次領零用錢時,孩子們需將帳本交給家長審查,記帳確實、用途正當者,多發五分美元,反之則減。
微軟公司的創始人比爾‧蓋茲認為,對站在人生起跑點的子女來說,擁有許多不勞而獲的財富不是一件好事。因此,他和妻子決定捐出百分之九十九的財產回饋社會,只讓三名子女繼承百分之一的財產,以幫助他們過著簡單的生活。
好爸媽應該這樣做
★讓孩子知道節儉是好品格
現在的孩子不知道如何正確的看待錢財,將節儉與「鐵公雞」、「寒酸」劃上等號。時間一久,孩子就形成錯誤的觀念,也就無從養成節儉的習慣。
★教育孩子量入為出
要讓孩子明白:每個人、每個家庭的經濟情況不同,花費要依據支付的能力。可以讓孩子利用「一日當家」、「一週當家」和「記收支帳」,教會孩子理財、培養節儉的習慣。
★教育孩子惜衣、惜食,不浪費
讓孩子知曉吃、穿、用來之不易,隨意浪費是不尊重勞動者的表現,可以適時讓孩子體會生活的艱辛。當然,要培養孩子節儉的習慣,應該從家長自身做起,正如古人所說:「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
成.功.法.則.運.用
棘輪效應
有一天,商紂王命人用象牙做了一雙筷子,高興的用它們用餐。箕子為此憂心忡忡,有的大臣就問他原因,箕子回答說:「紂王用象牙做筷子,必定會改用犀牛角做成的杯子和美玉製成的碗;接著,餐餐都要美酒佳餚,天天要穿綾羅綢緞,住屋要富麗堂皇,還要築起樓臺亭閣取樂。這樣的後果,讓我不寒而慄。」後來,紂王果然恣意驕奢,斷送了商朝的江山。
「棘輪效應」是指人的消費習慣形成後具有不可逆性,即易於向上攀升,難以向下調整,尤其短期內的消費是不可逆的,其習慣效應較大。這種效應使消費取決於相對收入,即相對於自己過去的高峰收入。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