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新希望。2008 2月實施。一個月讀書2~3本。
2月13日入手了一本新書。創新地圖。Making Innovation Work。
作者:戴維拉、亞賓斯坦、 薛爾頓
原文作者:Tony Davila、Marc J. Epstein、Robert Shelton
出版社:培生(財經商管類)
出版日期:2006年07月31日
閱讀重點紀錄。。。。。。
A.創新是一個契機能帶來成長但不表示等於成功。
B.創新的七大基本原則 ---
1.在創新策略與投資組合決策上發揮強力領導
2.將創新融入企業精神
3.使創新的數量與形式與企業策略相互搭配
4.管理創造力與獲利能力的天生緊張關係
5.消除組織內的反抗力量
6.創新的基石是網路,包含組織內外部的成員及知識
7.建立正確的衡量指標與獎勵機制
C.企業最重要的就是人,主要也是在管理人。創新管理有賴於高階經理人的領導能力,經營團隊更要信賴手下員工的能力。
D.創新不只是科技改變而已。科技改變的時候通常也會一併引起商業模式改變。
E. IBM過去的價值定位是以產品為基礎,現在則轉向以服務為基礎,將服務跟產品連結形成「包裹式服務」。二○○三年,IBM有四十八%的收益來自服務,佔了總利潤的四十一%。
F.平衡發展創造力與商品化流程的五大步驟 ---
1.發展各種形式的創新平台
2.在每個創新平台上發展專案的投資組合
3.建構內外部合作夥伴與網絡
4.確保創造力與商品化市集開放且透明
5.避免組織內部反抗力量限制或消滅創造力發展流程
G.組織內部的反抗力量阻礙了創新? ---
1.企業犯了「不在這裡發明」(Not-Invented-Here)病症
2.制定決策的思考模式為:我們一向都是這樣做的
3.失敗會遭受懲罰
4.權力結構安於現狀,抗拒改變
5.經理人認為支持創新會降低效率而且是一種浪費
6.組織的績效衡量與獎酬全部專注於短期效率上
7.創新專案能否獲得資金支持,完全都依據財務性指標來判斷
8.組織高層對於創新缺乏實質承諾
9.忽視創新者,或是沒有公平的獎勵創新者
10.縱使有好點子,卻無處施展
11.認為創新僅是偶發事件,而沒有視為日常活動的一部份
H.對企業管理當局來說,關注「合作夥伴關係」並且善加利用才是正道
I.創新系統的任務:
第一個_增加創新流程的效率
第二個_在組織內部與外部顧客間建構適當的溝通管道
第三個_協調專案計畫與團隊
第四個_學習
第五個_統合組織內部眾多機構的目標
J.創新系統就是要管理這個「入口寬,出口窄」的流程
K.管理系統第一個發揮作用的階段是「概念發想」階段,第二個是「資助決策」階段,最後則是「執行」專案計畫階段
L.概念是創新的引擎,而概念則源自於發現並了解「缺口」(gap)
M.結構化的概念管理(Struchured Idea Management,SIM)是普遍的概念發想過程,被許多企業與產業使用超過二十年之久
N.衡量系統的三項任務 ---
規劃:定義策略與溝通
監控
學習:辨識新機會
O.「學習的歷史」是種說故事的藝術,能揭開組織創新的面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創新以成為目前企業生存與發展的代名詞。
創新 品質 虛心 力行 這是小英的口號,也是員工必須遵行的方向。
一個星期了,我念完了這本創新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