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 :育兒生活 │ 2011-08-01 採訪整理/黃名瑄.諮詢/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幼兒保育系(科)講師 許瑛真

 

0~2歲的寶寶也可以學習!

 

 

托嬰中心的課程,依照年齡分別

若仔細觀察家中的寶貝,很容易會發現他們成長的速度飛快,上個月還在地板上爬呀爬的,這個月已經可以扶著家中的家具,以烏龜的速度緩緩向前進。就因為1~2歲的孩子發展速度快,托嬰中心分班的方式,通常會以6個月為一個單位,例如0~6個月分成一班使用一個教室、7~12個月分成一班…,以讓孩子獲得最妥善的照顧;若是人手較充足的托嬰中心,則會將1歲以下的孩子再以3個月為一個單位分班。



在課程之前…

忙碌的爸比媽咪們,無論是臨托、或是正在為孩子尋找一個合適的托嬰中心,首先注意到的,絕對是環境的適宜與否;照顧幼小的嬰兒,在課程之前,家長必須清楚了解托嬰中心的安全性。孩子是不是隨時有人看管?衛生條件是否良好?許瑛真講師提醒,家長必須先了解托嬰中心中的設施、設備是否良好,一個理想的托嬰中心,除了考量環境安全外,也應重視衛生與傳染病防治,若在嬰兒活動空間有洗手台會是很理想的,老師隨時能讓環境及每個人保持衛生之外,孩子也能養成清潔的好習慣。

 

不同的班級有不同的需求

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幼兒保育系(科)講師許瑛真表示,孩子的成長快速,所以每一個階段的需求也非常不一樣。以1~2個月的嬰兒為例,大多數的孩子都在睡覺與進食中度過一整天的時間,最需要的是基本的生理需要及愛與安全感;再大一點的孩子開始會認人,所以課程內必須加入社會互動或是語言發展課程,幫助孩子學習如何與外界溝通。總而言之,一個理想的托嬰中心必須非常了解孩子的發展,無論在心理或生理,才能先一步為孩子準備適合課程,引導孩子穩健的發展到下一階段。

 

0~6個月的孩子,首重愛與安全感

6個月前的孩子大都躺在床上,不會到處爬來爬去,教室空間不必太大,但重要的是有溫馨、溫暖的感覺,燈光比起一般教室也會調得比較柔和一點可以調整,孩子頭上懸垂、柔軟的布會讓他們更有安全感;此時的孩子正在與人建立親密關係,所以照顧者也必須保有溫暖的特質,例如講話比較溫柔、會抱抱孩子,能忍受孩子的哭鬧。由於嬰兒還不會用語文與人溝通,大多數的需求只能以哭來表達,理想的老師也要能細心的發現孩子每一次哭鬧的差異,了解孩子需要的是什麼,便能滿足此時孩子的需求,幫助孩子培養穩定的情緒。

老師也可以為此時期的孩子做「嬰兒按摩」,按摩的過程能培養孩子與照顧者之間的連結之外,對於肢體發展也相當有幫助。

 


戴口罩的老師,不一定理想

有些托嬰中心因為傳染病流行的顧慮,會讓老師整天戴著口罩,許瑛真講師認為,就孩子情緒的角度來看,不一定是最好的辦法。幼年的嬰兒透過對照顧者五官的觀察認識情緒及與人互動,當老師每天一只留著一顆轉呀轉的眼睛,卻沒有笑容、說話的嘴形時,對孩子學習感知他人情緒及表達自己情緒,是不盡理想的。



開始行動的孩子,肢體發展與生活自理最重要

課程依照不同的面向,分為肢體課程、語文課程、認知課程、社會互動課程、生活自理及情緒課程等等。許瑛真講師認為,等孩子開始可以行動了,班級內的教具及玩具就要開始增加,並注意安全。利用各種如感覺統合等等課程,以大型滾球、鞦韆等等帶領孩子進行肢體的發展練習,促進孩子前庭及腦部發展;教室外的肢體課程如水中運動,幫孩子在脖子上套一個泳圈,讓他們自由的在水中游動,也是個好玩且非常有刺激性的運動。

除此之外,此時孩子最需要學習即是「生活自理」的能力;許瑛真講師強調,生活自理能力與將來認知發展密不可分,當孩子能夠自己完成他應做的事時,間接的也培養了他將來獨立思考的能力。舉例來說,一般媽媽幫孩子更換尿布時,習慣性會將孩子的腿拎起來,好抽掉寶貝屁股下的尿布,實際上,當孩子已經可以聽從指令時,不妨告訴孩子:「來,把屁股抬起來我們要換尿布了!」讓屁股感到舒適是孩子自己的責任,媽媽只是此行動的助手,讓孩子了解到其重要性時,也會開始懂得處理自己眼前的問題。

許瑛真講師認為,除了認知之外,孩子生活中所有的細節都應是課程的一個環節,若老師怕麻煩而每一次都餵孩子吃飯,其實並不理想。就發展及學習的角度來看,孩子在每一餐都錯失「學習」的機會;當老師觀察到嬰兒有自我餵食的動作時,應該把握學習的關鍵期,立即給予讚美,引發其學習動機。如果擔心髒亂,就應準備好環境,幫孩子準備好一切配套措施,如準備粗柄易握的湯匙、能固定在桌上的專用碗、在地方鋪好地墊以免孩子將食物弄得到處都是、戴上防止食物滑落的圍兜兜等等,一開始的成效不好,但過不了多久,孩子透過大人的示範與重複練習,一定能順利的完成每一餐,兒老師耐心鼓勵與事實提醒,讓嬰兒有成就感及滿足感,如此孩子學習到的能力,絕對是習慣別人為他做好每一件事的孩子無可比擬的。

當孩子還不熟悉怎麼做,老師一定要幫忙時(例如脫褲子),老師在做的時候也應告知孩子每一個步驟,一面說明一面帶領孩子進行(現在把另一隻腳抬起來,離開褲褲),等孩子會自己來的時候,給予他大大的稱讚。老師帶領孩子作生活自理的順序應該是:老師幫孩子做→老師協助孩子做→老師引導孩子做→孩子自己做。老師與孩子是互補的關係,當孩子的發展已達到下個階段的起點,老師一定要往後退一步,孩子才能持續往前發展。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步調

國小以上的教育,通常孩子們會隨著學校內的規劃按表操課,但對托嬰中心的孩子來說,卻不是那麼一定。剛出生的孩子隨著其氣質與家庭生活習慣不同,剛入學時包括吃飯、睡覺的時間與量,都不盡相同,也不建議老師在同一個時間以生產線的方式餵食每一個孩子。找一個班級有兩位老師一起帶的托嬰中心是比較理想的,如此當某些孩子還在睡覺、某些孩子已經可以準備吃飯時,一位老師不會有應接不暇的狀況。

即便如此,人類天生仍會有「追求秩序感」的本能,當孩子已經可以適應托嬰中心的環境時,便會漸漸靠近學校生活作息的主要軌道。

 

 

托嬰中心也要有課程設計

爸比媽咪參觀過托嬰中心嗎?對托嬰中心的印象是什麼呢?開始走動的孩子,也開始使用雙腳及雙手探索這個世界,教室的教具及玩具依需要增多之外,其實老師們也可以開始給予孩子們自由探索的課程。一般而言,比較可以見到孩子在教室內自行走動探索的教室,通常收的都是3歲以上、托兒所的年齡的孩子;實際上,雖然孩子的專注時間並不久,但是如同家一般有各種功用分別的角落,對孩子來說仍是重要且有趣的。

角落活動所指的是,利用不同顏色的地墊及不會造成視線死角的空矮櫃(太高的櫃子會讓老師無法查看整個教室中孩子活動的情況),將教室依形態劃分成為不同的角落。通常一個嬰兒教室常會有扮演區、圖書區、生活自理區、清潔區、用餐區…等,每個區域置放適合其年齡的教具及玩具,孩子可以使用又不容易壞,讓孩子在區域裡自行探索,用五官觸摸、觀察這個世界;喜歡看書的孩子就到有硬板書、布書、玩具書的圖書區;扮演區則提供豐富想像與實現夢想的材料,玩偶、各式衣服及飾品、配件,都能滿足嬰兒的想像扮演活動;想要吃點心的孩子就到用餐區…。此時的孩子尚未發展出群體生活的概念,因此大都是自己單獨探索每一個區域,老師必須對孩子有相當高的敏感度,在一旁觀察全班的表現,再一一進行指導。

總括來說,一個教室內理想的課程活動,以適齡適性、孩子個別探索為主,小組的活動(如唱唱歌、講故事)為輔,至於大團體活動,幾乎是微乎其微。

 

 

自然觀察,也當作一個角落

大部分人會以為,孩子的學習必須透過認知如閱讀,來獲得他所需要的知識。實際上,在一個理想的托嬰中心裡,設立一大片落地窗,讓孩子在窗邊觀察外面世界的變化,陽光、樹影、雨滴、白雲都是一個很棒的角落學習活動。

 

 

各種課程模式,也可融入在托嬰中心

還記得育兒生活雜誌前幾期所介紹的各種課程模式嗎?其實像蒙特梭利、華德福、主題教學等等課程模式,都可以在托嬰中心落實,當發現學校中可愛又新奇的事物,老師可以帶著一小群孩子,共同觀察老師為孩子切的蘋果,摸一摸、看一看,討論蘋果看起是怎麼樣的?聞起來是什麼味道?切之前及之後有什麼不一樣?看起來只是一個小小的動作,孩子卻能學習到關於蘋果的認知(認識顏色、氣味的形容,還有蘋果切之後改變的邏輯概念)、技能(如何拿起蘋果觀察)等等,學齡前的教學絕對不是分科教育,理想的課程在一個活動中即可包含非常多領域讓孩子體驗學習。

 

 

課程理想,帶領的「人」更為重要

坊間許多托嬰中心引進自國外的教學方法,其立意是非常好,但是在連鎖之後,對其連鎖學校沒有足夠的把關(有些連鎖機構只要有場地、雇主上兩個小時的課即可以掛名加盟),家長若是非常喜歡某種教學方式,建議先蒐集資料,並觀察教師實際的教學,才能清楚了解是否適合讓寶貝入學。

 

許瑛真講師坦言,過往台灣的學前教育課程規劃,都是以3-6歲幼兒為主軸,對於托嬰中心的對象──0~2歲嬰兒的課程尚未多加著墨,大部分幼教、幼保系(科)畢業的年輕老師,不見得非常了解這麼小的孩子該怎麼帶,因此,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幼保系規畫托嬰模組的課程,期望在少子化的現代社會,為嬰兒照顧及教育品質投入一點心力。托嬰中心是未來維護嬰兒成長特別重要的機構,家長與教師們多一點了解,將幫助這群社會最弱小但是發展最快速的孩子們,健康快樂的長大。

 

 

 

許瑛真

現職: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幼兒保育系(科)講師
學歷: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
經歷:台北市托嬰中心業務評鑑委員
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承辦基隆市公設民營西定托兒所所長
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幼兒保育系(科)主任
保母人員技術士技能檢定監評委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軟糖妹的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