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食男 肉食女
還以為日本人對於愛情是「男性主動、女性被動」的話,就太落伍了。日本如今二十多至三十出頭的男女,對於愛情以及性愛態度出現大逆轉,甚至出現所謂的「草食男」以及「肉食女」的新名詞,來形容這種顛覆刻板印象的男女新形象。日本眾多媒體探討相關現象,形容在日本的戀愛大草原上,溫吞被動的「草食男」只管安靜低頭吃草,四周則環伺著渴望嫁到如意郎君的「肉食女」,摩拳擦掌隨時準備一口吞掉獵物。
男人對愛變消極 女人等不及
日本各項相關調查都顯示,二十多至三十出頭的男女中,男性對於戀愛、性愛以及結婚,明顯較女性消極。日本「每日新聞」的報導中提及,許多年輕男性表示沒女友也不會焦慮,覺得主動追求或參加聯誼很麻煩,身邊同齡友人大多數都有同感。反觀同年齡層的女性卻積極參與所謂的「婚活」(婚姻活動),對於心儀對象大膽求愛,同時也勇於表達本身對於性愛的需求。
稱影集慾望城市主角 繆斯女神
在此情況下,「草食男」與「肉食女」,近一、兩年開始成為流行的新用語。不僅有介紹此社會現象的書籍出版,各大女性流行雜誌還推出「徹底解析草食男」或「草食男完全攻略手冊」等專欄,也有雜誌將美國著名影集「慾望城市」中四位火辣慾女,定位為「肉食女中的繆斯女神」。
創造出「草食男」新名詞的專欄作家深澤真紀分析,「草食男」在衣食無虞的時代中成長,養成不會主動爭取的習慣,此外眼見日本泡沫經濟以及全球經濟神話崩潰,對於未來較為消極且不懷抱任何期待。反觀「肉食女」的出現,則可歸因於景氣惡化、男性日益「草食化」,女性不得不積極採取行動,展開求愛大作戰。深澤也指出,歸根究柢日本職場仍是個「男尊女卑」的世界,這也迫使女性必須另闢戰場,靠另一半提升生活品質。
日本對於「草食男」的定義包括不熱中戀愛或性愛、維持淡泊的異性交往模式、不主動追求任何事物、較敏感怕受傷害等。「肉食女」則指對於釣到條件好的金龜婿擁有旺盛企圖心以及行動力、戀愛體質以及熱中性愛等。
從以上的報導得知:
「草食男(女)」的定義包括不熱中戀愛或性愛、維持淡泊的異性式、不主動追求任何事物、較敏感怕受傷害等。
「肉食男(女)」則指對於釣到條件好的金龜婿擁有旺盛企圖心以及行動力、戀愛體質以及熱中性愛等。
而宅男 宅女 ~
混亂的定義
一般相信,「宅男」最初的定義即從御宅族的連用法而來。御宅族的定義為單指熱衷於次文化的人,但現在被誤用為熱衷動畫、漫畫或電腦遊戲(軟宅男)及電腦硬體、電腦進階技巧(硬宅男)的人。「宅男」的原意就是男性御宅族,女性則稱「宅女」。但是隨著人們使用,「宅」這個字的定義,已經被人直接聯想到中文字「宅 = 家」的用法,因此現在大部份的人使用宅男或宅女這個字眼,一般而言是指不善與人相處,或是整天待在家生活圈只有自己,使用上大多還是為貶意。
在使用方面,「自嘲」以及「用在他人」的定義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是在自稱,「我是一個宅男」或是「我真是宅」的時候,代表的意義通常是「我足不出戶」或是「我看電視玩電腦一整天」等。但是如果是用在他人身上,如「醒醒吧!宅男。」「你這個阿宅」等的時候,其意義就是只會幻想、嘴砲或是在家裡不出門與他人交際、不注重個人衛生等負面意義。也就是說,在一般人的心裡,宅男這個字可能更貼近於家裡蹲(也就是隱蔽青年)。但是仍然有不少人認為「宅男 = 御宅族」所以對這些使用方式錯誤的人進行反駁,反而更加深了對宅男這個字的誤解。而一般人對御宅族亦往往存有偏見和誤解。
從一個角度來看,「宅男」一詞是由媒體誤導,大眾又缺乏觀念所導致的積非成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可以說「宅男」是因應台灣文化的不同,而從「御宅族」轉變而來的衍生詞。至少以現行情況來看,在談話時使用宅男一詞會比使用御宅族更容易達成共識。除一般大眾之外,在ACG界活動的網友普遍堅持「御宅族」的原意,以期保留此詞出自於日本的正統性。
在台灣宅男(女)一詞的流行
在台灣的宅男一詞與日本所認知的御宅族已經有所差異。而追溯台灣宅男一詞的流行在於2005年8月時開始,台灣批踢踢實業坊的版面(如Hate、JapanDrama)流行看《電車男》的日本短劇,由於內容是一個不修邊幅的日本御宅族與高挑美女邂逅的故事,屆時台灣批踢踢網友開始喜歡在Hate板上戲稱,自己在家裡不出門很宅,或是那些整天上網的人根本是宅男,從這段時間開始便是「宅男」一詞開始在台灣大肆流行。
開始一段時間曾有人批評台灣人認知的宅男與日本的御宅族有差異,引發不少網路筆戰。但到最後台灣的「御宅族」、「宅男」一詞已經和日本有所差異了,而由於台灣網路多數暴力現象,只要是那些在家裡常不出門、愛打線上遊戲、或是沒女朋友、穿著不修邊幅、講話遲鈍,不需要從御宅族原意去衍生,就會被自動歸類為宅男。
而於2007年開始,宅男不只出現在次文化的網路世界,許多媒體新聞也開始使用宅男一詞,例如2007年7月7日的新聞 就是寫道「23歲宅男上網到中風」,其實仔細看新聞內容,不過是一名研究生必須經常使用電腦,導致病變而已。
刻板印象
在台灣對於宅男、宅女的刻板印象
頭髮散亂或是很油亮
衣著簡單、不修邊幅
喜好玩電玩及觀賞動漫 (有時候特指十八禁或是萌系,女性則是BL作品)
講話與人不著邊際或不注重人際關係
有收集動漫商品的嗜好
有聆聽動漫相關音樂的偏好
整天窩在家內不出門
常用網路環境代替現實中的交友行為
在台灣,御宅族和原指的熱衷於次文化意思相差很遠,有人認為和大眾傳播媒體刻意炒作話題、新聞有關。而這些說法皆沒有相關的証明,因此被視為歧視。
婚活 ~
婚活(こんかつ)=「結婚活動」の略,意指(包括參加相親等)。
離活(りかつ)=「離婚活動」の略,和「婚活」正好意義相反,意指。
這兩個用詞可謂是最近的“新語”,也就是比照「就活(しゅうかつ)=就職活動(←意指」而創造出來的新詞。
腐女~
「腐女子(ふじょし)」一詞源自於日語,是由同音的「婦女子(ふじょし)」轉化而來,為喜愛BL的女性自嘲的用語。腐女子的「腐」在日文有無可救藥的意思,而腐女子是專門指稱對於男男愛情——BL系作品情有獨鍾的女性,通常是喜歡此類作品的女性之間彼此自嘲的講法。非此族群以「腐女子」稱呼這些女性時,則是帶有貶低、蔑視意味的詞彙。在日本一些地方,直接稱呼對方為「腐女」是不禮貌的事情。情況相近,也被外界作為帶有貶意的稱呼還有「御宅族(オタク)」。(不過御宅原先並非自嘲用語)
像「萌」一詞一樣,使用「腐」時代表腐女對特定ACG或者真實世界中男性人物、關係等產生BL幻想。
「貴腐人(きふじん)」指年紀較大的腐女子,隨着時間進化發酵為終極狀態「汚超腐人(おちょうふじん)」。
腐男/腐男子
由腐女子衍生而來的名稱,也稱腐兄,多指對於BL愛情漫畫情有獨鐘的男性,簡單來說,就是比一般喜愛BL的同人男研究/沉迷更深的男子,但與本身是否同性戀無關係。一般來說人數較腐女子少,由於社會上對[男性主義]的既定文化印象,一般的腐男子很少像朋友或家人說出自己鐘情這方面的書籍作品避免不必要的誤會。
與「同人女」的交叉關係
同人女本來單純用來指愛好創作同人作品的女性,由於腐女喜好由BL的觀點詮釋原創作品,不少腐女親自繪畫和書寫同人作品,加上網絡對同人女和腐女廣泛地混用,近年來它們用法區別已經很模糊。但同人女卻不一定是腐女,腐女亦不一定會進行同人創作。
噗浪客
「噗浪」指的是一個新的微網誌服務。
微網誌服務滿街都是,噗浪(Plurk)何德何能,可以在這麼短暫的時間內颳起一陣噗浪旋風?(不信您問一下Google大神)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在於突破性介面的採用。
噗浪最具代表性的特色:「時間軸化的訊息顯示」,它讓每個人發出的訊息,好像一波波的文字浪,依照時間軸向前推進。延續此一概念,文字海裡可以有各式各樣的生物 隨著使用者在噗浪的經驗值增加,海中生物的種類也會增加。
Plurk中文叫「噗浪」,在Plurk上面活動的人又叫「噗浪客」,瀏覽其他朋友的訊息叫「追浪」,Plurk上的網友叫「噗友」。因為所有訊息都展示在網站中間的那條「河流」(官方說法是時間軸),所以關機不玩了又叫「上岸」,最特別的是它有個「Karma」卡碼值,會依照你發文的次數、上站次數與交友情形變大或變小,而Plurk網站中的各項進階功能都需要「Karma」數值到達一定程度才可開放修改,所以很容易把聊天當作玩RPG遊戲那樣一直追求Karma分數、一直玩。
Plurk是個類似twitter的「時間流」網站,也就是大家一整天都泡在上面,想到什麼講什麼、聽到什麼回什麼,是個相當自由、有彈性卻又有點隱密(稍有資訊流通門檻)的八卦流竄區。他的彈性在於除非你訂閱了某個人的噗浪,你才看得到他在鬼扯什麼,不訂閱的話就不會被吵到。而「有點隱密」也在於你必須訂閱或者有人轉貼他的噗浪文網址給你,你才知道他說了啥,如果你不想讓沒經過授權的人看到你的訊息,也可以把訊息「鎖起來」,不讓其他人看